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,法治则是这片土壤最坚实的根基。上海最近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8.0版行动方案中,“规范牟利性举报”“营造清朗网络环境”等举措民间融资炒股,直面企业痛点,诠释“法治是最大的营商环境”。
近年来,一些“职业举报人”为谋取私利,恶意滥用举报权利,严重干扰企业和商家的正常生产经营,“牟利性举报”一度成为一些企业的“隐形负担”。针对这一乱象,8.0版行动方案明确提出“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”,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、强化部门协同、完善行刑衔接,形成对恶意举报的震慑效应。奉贤区作为试点,已将此类投诉量从日均65件降至43件,降幅超30%,企业合规成本显著降低。这一实践表明,法治化的关键在于“疏堵结合”:既要遏制滥用权利,又要畅通合法维权渠道,通过有效监管,维护好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。
网络空间的谣言和侵权信息,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“软刀子”。8.0版行动方案将“营造清朗舆论环境”列为重点,严打编造传播涉企谣言、以“舆论监督”之名索要利益等行为。2024年,上海查处涉企谣言案件20余起,清理侵权信息4.1万条,处置账号1万余个。针对部分涉企负面信息举报理由充分、但短时间难以充分举证等痛点问题,指导平台探索“限时限流”“争议标记”等柔性措施,平衡信息自由与企业权益。这一治理逻辑,既体现了对市场主体的尊重,也展现了法治的精准性——既要维护网络空间的活力,又要为企业筑起“防护墙”。
法治主导营商环境,才能让企业有稳定预期民间融资炒股,让城市有持久魅力。以规范牟利性举报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为突破口,让法治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最亮底色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,必将吸引更多企业在上海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扎根成长。